• English
  • 旧版回顾
  • 教职工
  • 学校主页
  • 加入收藏

科学研究

bat365在线平台周文虎教授团队与湘雅医院肖波教授团队合作在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
发布时间:2024/04/30   阅读量:

近日,bat365在线平台周文虎教授团队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波教授团队合作,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(中科院1区Top期刊,IF=19)杂志上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发表题为“CpG and Rutin Co-Loaded DNA Tetrahedra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: Synergistic Hematoma Clearance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hibition(共载CpG和芦丁的DNA四面体靶向治疗脑出血:协同清除血肿和抑制神经炎症)”的原创研究论文。

脑出血(ICH)因其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而面临巨大挑战,主要归因于脑血肿的形成和随后的神经炎症。迅速清除血肿对预后至关重要,但现有的治疗尚不完善。因此,探索ICH疾病进展中的关键靶标并进行特异性干预具有重要意义。值得注意的是,血肿相关红细胞CD47表达升高会触发“不要吃我”信号,阻碍血肿清除。团队前期研究表明,CpG通过调节代谢增强小胶质细胞/巨噬细胞对表达CD47的红细胞的吞噬作用,但是单独使用CpG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,如小胶质细胞/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会加剧氧化应激,并引发神经炎症。为此,本研究以DNA四面体(TD)作为载体,构建共递送CpG与芦丁(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的类黄酮小分子化合物)的DNA递送系统(命名为TD-CFR),用于脑出血治疗。CpG与TD的结合保留了其促吞噬作用,而TD的双链区能够有效装载芦丁。由于出血部位血脑屏障完整性的破坏,TD-CFR经静脉给药后可有效富集与脑部,并在叶酸受体介导下靶向小胶质细胞/巨噬细胞。在体内外模型中,TD-CFR均显示出对ICH的良好干预效果及生物安全性。

TD-CFR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在ICH治疗中的作用机制

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医师、中南大学博士后王晶为该论文第一作者,周文虎教授为论文的独立通讯作者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第一通讯单位,bat365在线平台为共同通讯作者单位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波教授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。